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特色水平: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是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高校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源于1984年成立的基建经济系,是学校设立的第四个专业系。经过40余年的发展,学院现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投资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与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投资学硕士点,以及工程管理(MEM)专业硕士学位点。本科教育方面,开设管理科学、工程管理、投资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个专业,均获批国家或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还高标准设立投资学第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投资学、运筹与管理、工程管理、大数据与商务智能、计算金融与风险管理等方向的人才培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三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居前10%,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性进步,处于同类授权院校领先位置。

职责使命:面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变革催生的新经济形态与管理挑战,学院积极应对学科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围绕首都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学院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推动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致力于筑牢金融安全防线、服务金融强国建设,引领绿色低碳与可持续投资,提升重大投资项目决策科学性,提高投资效率与防控系统性风险。依托科创金融资源集聚和“金融+科技+算力+数据”的叠加优势,学院为构建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贡献中财大的人才、科技与社会服务力量。

机构设置:学院下设投资系、管理科学系、建设经济与管理系、城市与房地产管理系4个系,覆盖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设有数据智能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投资项目管理中心、城市经济研究所、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所、医疗与养老投融资管理研究中心、政策效应研究所等六个研究机构,并担任全国投资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单位。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41人,全部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欧美知名高校。教师中12人获海外博士学位,近70%具备半年以上海外访学经历。人才队伍包括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北京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龙马学者”特聘教授2人及青年学者2人。学院还聘请多位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并邀请近百名企业高管担任兼职导师,实现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学院所有主体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中国科学院合办“许国志大数据英才班”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增设“投资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双学士学位项目,培养数智化时代投资行业领军人才;与北京、深圳等地著名创投机构共同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验项目”,培育科创投资管理人才;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合作推进硕士联合培养。学院还开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全英文投资学硕士项目,持续完善“本科-博士”贯通培养计划,与美国西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开展全方位教育合作,构建了以国际交流、世界名校访学、海外大学“3+1+X”学位项目和国际寒暑假项目为主体的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科研服务: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及政府部门课题70项,科研咨询项目近100项,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领导批示及部门采纳,科研经费总额近9000万元。教师在《管理科学学报》《管理世界》、Operations Research、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MIS Quarterly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数量持续增长,多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出版教材与专著100余部,多项成果获教育部和北京市优秀成果奖。学院积极拓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构建产学研协同网络,与小米、京东、招商局集团等十余家知名企业共建研发基地,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建设,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职业发展:学院依托“财经、管理、工程”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已培育出多位国家级人才、省部级领导及大中型企业高级管理者。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国家部委、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总部和一流高等院校,广受用人单位好评。近五年本科专业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整体深造率达67%,其中超过95%的深造学生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平均就业率为99.8%,其中20名硕士毕业生赴国内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多名博士毕业生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